活动情况介绍
著名经济学家、西大经管院前院长白永秀教授在其开题演讲“互联网发展与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中指出,中国必须选择新的“增长模式”。该模式能否取得成功,与企业家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和新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
上海财经问题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徐明棋研究员为大家分析了传统银行业因移动电子商务(尤其是在线电商)的迅猛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支付宝在内的第三方支付每年增长40%左右。他还强调,企业未来将乐于选择具有创新氛围以及灵活性和公平政策兼具的城市落脚。北京和上海等中心城市之外的地区会在新一轮互联网经济中面临更好机遇,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供应商阿里巴巴将其总部设在杭州。
德国咨询公司KLAKO的专家Volker ENGLERT首先比较了中国和德国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其次,他强调了中国区域市场和消费习惯的非匀质性或多样性。尽管在B2C方面的增长迅猛,企业面临的挑战毋容置疑。他认为,中国的一个重大比较优势体现在物流业上。然而,对于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来讲,法律环境的健全与完善尤其令人期待。
中德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老奖学金获得者顾颖教授探讨了从工业化到信息化商业思维方式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以及从圈资本、圈地到圈人的资源配置重点的转变。在他看来,员工尤其是其在互联网经济中对全新技术的掌控能力等方面的创造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中小企业来讲,关键的挑战在于建立用户至上的理念,并且能够用恰当的平台挖掘、粘住、锁定用户。
中德企业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董驰博士为与会者解读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从美国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弗里德曼和约瑟夫•派恩的理论出发,他提出新的融资模式资本民主化(Crowdfunding)和个性化的生产(部落化定制)对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和分销大国的重要性。
上海知识产权问题专家同济大学刘晓海教授指出,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讲,创建充分的品牌与商标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
下午,会议主办方还为来自西安市乃至陕西省的120多位中小企业家安排了别开生面的沙龙活动,主要议题围绕“农业现代化与电商”、“互联网时代的产业转型”和“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支持”等展开。
电子商务在食粮生产领域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又伴随明显困境。取得成果的制约因素是,重塑前些年因食品丑闻遭受损害的消费者的信任。陕北“土豆姐姐”公司的例子已经证明一个企业如何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创造销售佳绩,前提是要能够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信任。当然,与先进的食品国如美国和德国进行合作也是相当重要的。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将面临深刻转型。许多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接受因资源稀缺带来的巨大新挑战,并且在服务领域采取混合经营的模式。
结论:新的互联网经济将为中国的二线、三线城市如西安及农业地区等创造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它们有机会参与并从此轮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获益。当然,这种新的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离不开受过良好教育的、有积极性的员工和鼓励创新的政策与管理诸如此类的“调味品”。
在场的众多当地平面媒体与电台电视台的记者朋友们也同样见证了在该研讨会微信互动平台上所展示的、有关此次会议的阶段性成果和诸多评论。